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蜜臀av|日韩av免费播放|欧美激情影音先锋|天天综合网站|在线播放ww

轉:濰坊市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原創 2023-11-08 14:09

近日,省教育廳印發《關于推廣中小學科學教育典型案例的通知》,全省范圍共遴選了6個中小學科學教育典型案例,其中,濰坊市推薦的《濰坊市構建“1+N”模式,實現育人效益指數式倍增》《昌樂縣增強科學教育資源供給,推進課后服務提檔升級》2個案例被省教育廳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濰坊市構建“1+N”模式,實現育人效益指數式倍增

濰坊市將科學教育理念貫穿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以“1+N”模式,即“科學教育+勞動教育、科普教育、基地教育”,形成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實踐相互結合的科學教育體系。

一是“科學教育+勞動教育”。舉辦中小學科技勞動實踐大賽等多項賽事,812所學校、5170名學生參與;依托校內勞動實踐基地,在種植、養殖等勞動實踐中滲透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相關學科知識;推動718所學校與高新技術企業等合作,認定科普教育基地204個、校外實踐基地582個,為學生提供科學實踐機會。

1.jpg

13-1.jpg

8-1.jpg

二是“科學教育+科普教育”。組建名師領銜科普資源開發團隊,征集制作科普課程162節,累計學習人數達2.9萬余人;開展多樣化的科普作品創作征集活動,640余所中小學校、1340名中小學生參與;開設科普視頻號、訂閱號,上傳優質科普資源152個;全市組建3000余個科學類社團,推出優質社團課程236項,受益學生8萬余人。

科學教育+科普教育.jpg

11-1.jpg

10-1.jpg

科學教育+科普教育-(4).jpg

三是“科學教育+基地教育”。新建科學實驗館、海洋教育科普館、天文天象館等科學教育專題場館30個、科學實踐活動功能教室150個,開發基礎素養類、項目融合類、科技創新類課程等300余門,形成集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篩選適合不同學情學生的科學教育資源,實現線上線下課程一體化發展,為65萬余名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科學教育服務。

科學教育+基地教育(2).jpg

科學教育+基地教育.jpg

昌樂縣增強科學教育資源供給,推進課后服務提檔升級

昌樂縣聚力打造科學實踐探究型課后服務,優化環境、創新機制,全面增強優質科學教育資源供給。

一是科學實踐板塊化。全縣53所中小學校“一張課表”,每周一、三下午課后1小時確定為“科學實踐探究”課后延時“大課”時間,分科學實踐類、興趣體驗類、素質拓展類三大類資源,打破學校年級和班級界限,學生自主選取實踐探究內容,校內教育資源全部向學生開放。

7-1.jpg

科學實踐板塊化.jpg

二是實踐探究活動課程化。指導各學校把科學實踐活動列入課后服務課程計劃,并把學生參加科學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面向縣內中小學推出236項科技課程,涵蓋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信息科技等,供各學校自主選擇。

4-1.jpg

實踐探究活動課程化-(2).jpg

三是線上線下共享多元化。精選10項線上科技主題講座同步向各學校發布,由學校按需選擇,內容涵蓋中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人工智能、5G賦能智慧社會等;建立完善以實體科技館為龍頭和基礎,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數字科技館為拓展和延伸,輻射基層科普設施的現代科技館體系,為中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提供更多渠道。

3-1.jpg

2-1.jpg

四是科學素養提升常態化。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科學實踐活動基地,學校發揮師資與課程優勢,基地、學校、單位共建,為課后服務提供多元場景;開辟“課后服務”專欄,每月一期,及時推介學校好做法好經驗,選樹典型,打造7所濰坊市“科創筑夢”助力“雙減”科普行動試點單位。

5-1.jpg

6-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