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蜜臀av|日韩av免费播放|欧美激情影音先锋|天天综合网站|在线播放ww

在一英里的高處感受科學教育——2024全美科學教師大會(NSTA)巡禮

原創 2024-04-01 15:45

科羅拉多州州府丹佛市,海拔1609米——正好一英里!不信?請大家自行某度。但筆者高度懷疑丹佛市政府有串通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USGS)聯合造假的嫌疑,不然哪來這么精確的巧合?正是憑借這一“巧合”,丹佛將自己所有的旅游宣傳都冠以了“一英里高”。不過,至少筆者這次參加的NSTA大會,確實配得上一英里的高度!


1會議過程


2012年的3月,筆者隨中行協考察團第一次參加了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的全美科學教師協會——NSTA的大會,親身感受到了美國科學教育的獨特魅力??上М敃r安排倉促,沒能深入了解大會的相關內容。今年3月20日~23日,2024 NSTA大會在科羅拉多州州府丹佛召開。筆者夫婦歷經長途跋涉,先從北京飛到華盛頓,又轉機于當地時間19日晚8點飛抵丹佛。當乘坐老友的車駛出美國占地面積最大的機場——丹佛機場的時候,那尊著名的藍色野馬雕像的眼睛在夜幕下閃爍著頑皮的紅光,似乎在預示著筆者的本次NSTA之旅,必定不同12年前。

1.jpg

丹佛機場的紅眼睛藍馬(圖片來自網絡)

20號下午,是本次NSTA的招待會及開幕式。在大會主會場——科羅拉多會議中心外,筆者忍不住對著該中心的吉祥物“好奇的藍色小熊”拍了一組照片。說是小熊,這貨也足有40英尺(12.19米)高,正扒著會議中心北側的玻璃幕墻做偷窺狀。

2.jpg

好奇的藍色小熊

步入會議中心北門,經過漫長的走廊,路過本次會議各個分會場的通告牌,筆者來到了會議中心南側二樓的開放大廳,此時已經有不少會議代表們開始持大會發放的招待券領取免費酒水。與國內的招待會不同,美式招待會就是端一杯酒水,在走走停停中,跟各種認識和不認識的人打招呼、聊天。

3.jpg

NSTA開幕式招待會現場

大廳西側有一個露天平臺,代表們不僅可以享受一英里高處的陽光,還可以隔著玻璃墻遠望NBA新晉總冠軍丹佛掘金隊的球館及更遠處的連綿雪山。

4.jpg

NSTA代表們更喜歡露天平臺

晚5點,開幕式在會議中心劇場舉行。NSTA大會組織者簡短的講話之后引出了開幕式的主題演講——由著名教育心理學家Adolph Brown博士獻上。他的演講題目是《不要通過封面來評判一本書——為大眾創造安全的空間和心理的安全》。Brown甫一亮相,就憑借獨特的登場方式和著裝,引爆了開幕式現場。隨著演講的展開,時而載歌時而載舞,外掛的行頭也一件件卸下。最終露出了印著本次演講主題——Because,Kids(為了孩子)的T恤,全場掌聲雷動。只可惜其演講期間正值筆者時差困轟然襲來,導致錯過了不少精彩內容。

5.jpg

NSTA開幕式主題演講

根據會議安排,21號一早的大會活動——系列學術報告和教師培訓工作坊從8點鐘就正式開始了。查詢會議議程,筆者發現大會居然還在會場入場大廳安排了早間咖啡交流會,時間竟然是早上6點40分!美其名曰為老師們提供橫向交流機會。這導致當天早上6點鐘,筆者就在賓館遇到了趕早餐的同道,不由得感嘆:這美國會議開出了國內早自習的味道??!

22號晚上,作為本次NSTA展會的一項重要活動,丹佛自然及科學博物館為NSTA的代表們免費點亮。在舉行多個NSTA年度頒獎活動的同時,博物館獨特的設計、豐富的展品和新奇的活動,令老師們流連忘返。筆者夫婦一結束主會場的活動,就餓著肚子打車來到了博物館。從晚6點到9點,足足逛了近三個小時。其間印象最深的,是該館獨具匠心的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展示。除了有栩栩如生的各類動物標本,還展示出了每個動物族群周邊的地形地貌和植物種群,并通過有限的平面展區與半球狀背景畫的巧妙組合,讓每個小展區都擁有自己的天際線,令參觀者擁有了極其逼真且寬廣的現場感。此外,該館將大量的恐龍及其他古生物化石組合成了一個時空隧道,可供參觀者悄悄經過這些千萬年時光主宰者的身邊,感喟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

6.jpg

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

7.jpg

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北美生物及生態展區

8.jpg

透過玻璃,可從古生物展區看到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化石處理工作室

23號下午,大會舉行了閉幕式。因為要趕傍晚的飛機,筆者夫婦沒能參加。但估計所有的參會代表都收到了來自密西西比州新奧爾良的邀請,因為今年11月的NSTA大會將在那里舉行!


2會議內容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本次NSTA大會參會代表約5000人。大會在科州會議中心開設了30個分會場,在兩天半的時間內安排了251項會議、報告和教師工作坊培訓。

發起會議和報告的聯邦、地方機構和教育組織有:NSELA(美國國家科學教育領導協會)、COESEE(小學開放公平科學教育聯盟)、CSSS(國家科學監督委員會)、CAST(科羅拉多州科學教師協會)、NSTA雜志、科羅拉多州教育部、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CTAC(社區培訓與援助中心)、核能教育倡議組織、美國神經科學學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NEED項目組織等。

發起教師工作坊培訓的公司有:Activate Learning、STEM Teaching Tools、Vernier、STEMscopes、Lab-Aids、Carolina、PASCO、MiniPCR bio、Great Minds、Texas Instruments、3D Molecular Designs、MiniOne Systems、Savvas Learning、Anatomage Inc.、Dean Vaughn、KidWind、Adventera Games North America LLC、InnerOrbit、PEER Physics、Legends of Learning、STEM Sports、Explore Learning、Imagine Learning、EarthScope Consortium等。

9.jpg

企業發起的教師培訓工作坊

盡管任何一個老師都不可能參加上述全部活動,但筆者在21日~23日其間還是努力在多個報告廳和工作坊之間串場,蹭了多個會議和工作坊。其間隨著與老友重聚和與新朋友相識,筆者領教了美國教師靈活多樣的教法和極為寬廣的教育內容。這方面暫不在本文展開,請各位詳見筆者即將發布的《2024NSTA大會系列活動分析報告》。

10.jpg

與參加工作坊的美國教師交流


3NSTA展會掠影


NSTA展會,歷來是整個NSTA活動的焦點。相比國內動輒二三十萬平方米、近萬家公司參展的“宇宙頭號”教育裝備展,NSTA展會的面積總共還不到一萬平米,參展機構的數量才200家左右,此規模甚至不及筆者前年光顧過的德國教育展,屬于不折不扣的袖珍展會。其中,除了十幾個公司和機構的展位勉強屬于特裝大展位,其余的大部分機構也就是租一兩個展位而已。但筆者深入其中,發現這個袖珍展會頗有乾坤奧妙,總結下來有以下四大特征:純科教、多元化、小公司、大機構。

11.jpg

步入NSTA展會

所謂“純科教”,指的是全部參展機構均有著明確而強烈的指向,就是參與并促進科學教育,其中專業的科教儀器設備及課程資源公司固然占到了一半,但各種非盈利機構的陣容幾乎同樣強大。而且這些機構憑借其深厚背景和社會資源對科學教育形成的影響和貢獻,恐怕要遠超那些專業公司。仔細分析本次參展的專業公司所應用的技術,其中有幾個方向值得重視。其一,基于真實科學活動和科學探究的技術應用牢牢占據主流,這與當下國內虛擬仿真及VR的泛濫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二,在真實的科學探究過程中,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被廣泛應用,幫助學生打通了真實的科學現象與計算機提煉出的科學規律之間的認知通道;其三,基于聚合酶鏈式反應的PCR分析技術及相關產品開始涌現,這會讓生物實驗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

所謂“多元化”,指的是從專業教育服務商的參展內容來看,大致可劃分為科教儀器、科教工具、課程資源、教師活動四大類別。當然,提供科教儀器和科教工具的公司普遍提供課程資源并附帶教師活動。上述公司的業務方向極為寬泛,可見在他們眼中,幾乎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成為科學教育的突破口。其中既有高大上的航空、航天、海洋、地質,也有接地氣的教室寵物、生態養殖;既有增強現實技術加持的分子建模、修補人體關節的高分子材料應用,也有自行車科技、礦石收集、實驗室安全,甚至還有專門提供有毒芋螺的識別和從礦物到珠寶的加工制作等教程。以上科學教育主題貌似雜亂無章,其實筆者從中看出了美國科學教育的核心理念:鑒于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只有通過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才能惠及多樣性的人才!比如那個介紹有毒芋螺的機構,其背后是一家生物制藥研究院,他們主打的是生化領域的課程資源,其中就涉及從芋螺這類有毒生物的毒素中提取特種藥物。

12.jpg

發現了一家以體育為突破口開展STEM教育的公司

20.jpg

與一家風電模型公司深入交流

21.jpg

這家公司的科學課程資源相當完善

所謂“小公司”,指的是參加展會的專業教育服務商基本上都是小公司,而且一般是私人公司,有的甚至一看就是個小小的夫妻廠/店。即便是筆者比較熟悉的在某個教育細分行業內頂流的公司,其實按照公司規模劃分也屬于小微企業,且基本沒什么公眾知名度。但同時,你也可以發現樂高教育、麥克米蘭出版公司、迪斯尼(DISNEY)影視公司和英國航空宇航公司(BAE)這樣少數世界知名、家喻戶曉的大公司。除了樂高,其他幾個大公司的展位都是小小的。他們隱藏在嘈雜紛亂的各類展臺之中,極其熱情地推薦著自己的科學教育資源,不厭其煩地回答各種問題,絲毫沒有大公司的架子。在NSTA系列活動的展板上,筆者還發現了著名的殼牌石油公司(SHELL)的蹤影,他們雖然沒有自己的展臺,但是作為NSTA的贊助商,顯然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科學教育。

14.jpg

躺在“星空帳篷”里沉浸式體驗天文教育

所謂“大機構”,指的是除公司之外,參加展會的機構乎個個聞名遐邇,甚至振聾發聵。比如,國內科教工作者比較容易想到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G)等,確實都有自己的展位和持續不斷地現場活動,但更多的機構則是國內同行們并不太熟悉的: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美國國家環??偸穑‥PA)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

美國國家學術出版社(NAP)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美國國際空間站實驗室(ISS)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

國家納米技術協調基礎設施(NNIN)

UL研究院下屬爆炸實驗室(UL XplorLabs)

美國超大望遠鏡計劃暨國家光學紅外天文研究實驗室(US-ELTP & NOIRLab)

海洋生物學實驗室(MBL)

公路安全保險協會-公路損失數據研究所(IIHS-HLDI)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

美國核能行業女性組織(US WIN)

大氣科學研究大學聯盟(UCAR)

全球學習和觀測造福環境計劃(GLOBE)

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Esri)

美國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AZA) 

美國化學教師學會(AACT)

美國業余無線電協會(ARRL)

美國神經科學學會(SFN)

美國中級科學教師協會(NMLSTA)

美國采礦、冶金和勘探學會(SME)

……

24.jpg

因多年免費下載NAP釋出的研究資料,專程到其展臺致謝 

23.jpg

探訪EPA展臺

22.jpg

NASA的展臺人頭攢動

25.jpg

“手捧”國際空間站

甚至還有:

美國空軍和太空軍,他們委托名為“航空航天STEM外聯部” (A&S STEM OUTREACH)的機構參展。以及美國海軍(US NAVY),他們是身著海軍軍裝直接參展!

16.jpg

了解美國海軍的科學教育

在眾多的參展機構中, “挑戰者中心”(Challenger Center)最令筆者動容。雖曾多次經過其展臺,但直到23號上午,筆者才從其標識上的航天飛機與1986字樣聯想到這個中心可能與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有關,遂立即上前詢問。果然,這是由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遇難者家屬組建的太空科學教育組織,他們的口號是:從大洋深處到月球表面,展開STEM冒險之旅!交流中筆者回憶起當年聽聞挑戰者號7名宇航員喪生之后的震驚和哀慟,禁不住潸然淚下,因此更加尊重這些堅強的家屬們為太空科學教育所做出的付出與貢獻。

17.jpg

繼承失事宇航員遺志的挑戰者中心

上述機構,有的是直接資助、支持科學教育的聯邦部門,有的是從事高水平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學會或組織,還有像挑戰者中心這樣的民間團體。盡管身份不同、專業各異,但他們都視科學教育為己任,將自身優勢轉化為面向科學教育的各種服務,從而形成了舉國科教、全民參與的局面。筆者感嘆:小公司出于熱愛、大機構不負使命,這才是真拼??!


4未來展望


18.jpg

與熱情的美國教師由偶遇到相識

據老友說,NSTA之前的一周,丹佛積雪60厘米。會議一結束,氣溫重回-7℃,且風雪交加。只有開會的這一周,陽光燦爛、溫暖如春。由此足見上天對科學教育事業的厚愛。

在跟美國老師的直接溝通中,筆者不僅收獲了滿滿的熱情和善意,還發現了不少困擾整個科學教育界的普遍問題。比如一位科州的女教師就對筆者痛心疾首地說:手機社交軟件、短視頻幾乎已經將我們逼入了絕境!近三年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大幅度下降,我們簡直對他們毫無辦法!

是的。即便美國百年來的科學教育已經讓本次丹佛NSTA會議達到了一英里的高度,但時代的變遷必定會不斷把新的挑戰拋給他們和我們。作為科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所有的秩序都是逆熵而行的成果,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尊重和順應人之本性的基礎上對教育策略、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的合理應用。學校即社會、科教如人生!我們不敢奢望形勢一片大好,但求看到問題、迎難而上、排除困難、百折不回。這方面,全世界的科學教育都任重道遠。

19.jpg

202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