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上午9點,由《化學教學》雜志社、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聯合舉辦的“2024數字化化學教學研討會”在上海市風華中學召開。出席研討會的有華東師范大學《化學教學》常務副主編吳敏教授,編委王程杰、徐承天和陳波教授,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化學教研員徐睿博士,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馮容士主任、李鼎副主任,以及來自上海各區縣及風華中學的二十多位教研員、化學名師。研討會由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副主任李鼎博士主持。
研討會伊始,研發中心馮容士主任首先致辭。他深情回憶了作為物理教師與華東師大物理學院、《物理教學》雜志社的跨世紀合作,對《化學教學》編輯部的來訪表示了熱烈歡迎,同時期望《化學教學》發揮理論研究和教學指導的優勢,讓研發中心圍繞化學數字化實驗的研究更上層樓。
研發中心專門為與會代表呈上了題為《DIS數字化化學實驗的研究與開發》的報告,詳細介紹了二十二年來的硬件和軟件成果,包括各種化學傳感器的開發狀況和功能特性,以及納入上海數字化轉型工程之后所形成的基于數字化實驗的數字化課堂(朗威?賽●課堂TM系統)的基本功能和教學應用情況。
隨后,上海市風華中學化學組長余瑾老師、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東昌中學化學組長唐增富老師、復旦附中浦東分校化學組長張玉棟老師、上海市松江區化學教研員席云芳老師、上海市徐匯區高中化學教研員朱康老師、華東政法大學附屬松江高級中學化學組長毛文濤老師、上海市向明中學陸申老師和風華中學教科研桑生華主任等一線教學名師相繼發言,對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長期以來為化學教學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數字化化學教學的現狀和趨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化學教學》編委王程杰老師指出:近幾年《化學教學》與數字化實驗相關的文章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上海化學教材在使用數字化實驗方面遙遙領先。上海老師參加全國比賽獲獎的數字化實驗作品每年都有,這都見證了上海化學數字化教學的成長歷程。《化學教學》編委徐承天老師感慨:看到中學的數字化設備后發現大學反而落后了。盡管大學更傾向學生探究能力,師生互動,但對中學現在廣泛應用的實驗手段有所忽略。因此希望中學教師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探究,把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進一步提升結合,從而促進大學的新技術應用。時代在進步,我們期望憑借更好的設備、更好的環境,一起培養更好的學生!
《化學教學》編委陳波老師就高校的數字化實驗應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高校的數字化實驗目前確實落后于中學,其原因在于高校尚未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培養定位。現在看來,數字化實驗在驗證理論、完成概念教學方面有獨到之處,中學和高校都應該在傳統實驗和數字化實驗的整合、創新方面多做工作,共同夯實化學教育的實驗教學基礎。
《化學教學》常務副主編吳敏老師總結道:上海在國內數字化實驗研究上是領先的。但很多經典化學實驗已經完成了數字化開發,因此實驗創新難度會越來越高,所以希望研發中心不斷有新的創新成果。我們要考慮在實驗開發過程中真正發揮數字化實驗教學功能,怎么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傳統實驗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字化實驗同樣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二者相結合是我們實驗開發中一直要注意的地方。
上海市風華中學化學組徐文老師、馮瑤老師、鄭茜婭老師、常樂老師及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的工作人員等列席了研討會。鄭茜婭、常樂兩位老師特別強調了數字化實驗作為真實實驗在促進學生科學認知方面的教學價值,認為新教材引入的數字化實驗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在研討過程中,針對有老師提出的借助DIS通用軟件做化學實驗時函數操作相對復雜的問題,主持人李鼎博士做了現場回應:“二十二年前,馮容士校長就給我們提出要求:教材中的DIS實驗要配套專用軟件,優化流程、減少干擾、預設函數、一鍵OK。正是這一舉措大大推進了DIS的教學應用。目前與上海教材配套的物理專用軟件已接近40個,化學也有近20個,接下來我們會加大培訓力度,讓更多的化學教師習慣使用專用軟件來完成演示和分組實驗”。
在與會嘉賓的熱烈發言之后,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化學教研員徐睿博士進行了總結:近二十年來,數字化實驗設備從原來依賴進口設備到基本國產,數字化實驗的手段越來越豐富,產品成本的降低也惠及了更多的學校和師生。上海新一輪課改邁出了重大的一步,教材中的數字化實驗已經形成規模。接下來要在教學實踐中扎實落實教材的變革,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和數字化實驗向數字化教學的升級轉化工作。這需要研發中心圍繞數字化實驗本身做出更多創新、創造,以應對化學教學未來的發展需求!
為期半天的研討會在冬日的蒙蒙細雨中落下帷幕。與會代表合影留念,相約加強交流、擴大合作,共同推進上海化學數字化教學的深化與發展,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
2024年12月16日